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楚天都市报报道:金秋稻花香

时间:2022-10-17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田野里的感叹号

  

  青黄相衔入画来

  

  满顷尽是黄金穗

  

  水带秋声入稻田

  

  颗粒尽收乐开怀

  

  洒金贺丰稻满场

  

  近看金谷漫满仓

  

  沃野万倾惹人醉

      文/楚天都市报积目新闻记者  邹斌

  文/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陆缘通讯员王玉雪陈思源候绪祥

  收获是什么感觉?

  种粮大户老严说,是苦尽甘来的甜蜜。

  寒露到,秋意浓,武汉江夏法泗街万亩中、晚稻迎来抢收季。

  轰隆隆的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将一穗穗金黄的稻谷拥进怀抱,颗颗饱满的谷粒迫不及待地脱离茎秆。

  站在田埂上的严加辉,看着眼前近40亩的中晚稻,心里乐开了花。谷收入仓,心中悬着的石头算是落了地。种了30多年水稻的他,从没有遇到过像今年夏天这般严峻的气候,好在法泗街道和稻农们一起想方设法,共渡了难关。

  严加辉种植的大米粒型均匀、色泽鲜明,油质透明、清晰,呈玻璃状,无白肚,被称为“法泗大米”。今年,法泗街种植了早、中、晚稻谷6.5万余亩,眼下,中晚稻迎来一个高峰收割期。

  法泗大米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开元以前。据传唐代中期,法泗镇桂子山出了个皇太子,以金水河为护城河。用金水河的水灌溉水稻,制作出的米饭黏性大,浓郁芳香。长期食用可成“仙”,当地人又给它送了一个雅号:“水桂仙”。

  2010年12月,“法泗大米”凭借优良的品质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给了世代法泗稻农最硬的底气。

  法泗菱米村,不少游人慕名而来,他们三五好友结伴,在田埂上奔跑,穿行于稻田间,在金色稻浪里感受秋天。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10/t20221013_43444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