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贸市场法治 > 正文

湘潭市| 湘潭县:稳步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时间:2022-11-28 作者:佚名 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金秋十月的湖南,烈日依旧当空。在湘潭县排头乡仓冲村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施工队正趁着秋收后的农田闲时加紧建设,挖掘机挥舞着机臂来回行进,推土机平整坑洼的土地,工人们堆砌沟渠、抹平水泥,现场如火如荼。

  

  排头乡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主体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贴息”的投贷联动模式进行,实施主体是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已通过市农业农村局评审,设计总投资为569.1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补助272万元、自筹资金97.14万元、贷款200万元,涉及21个村民小组。“投贷联动”是湘潭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一个创新模式,此次在“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春静合作社率先实施项目试点,也是在全县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同时也是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板。预计项目建成后,合作社每年可节约抗旱救灾成本17万元,改善农田水肥土条件,使粮食品质和价格提升,仅粮食一项可增收20余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惠民政策,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湘潭县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五统一”政策,充分挖掘政策潜力,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实现了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

  

  2022年,湘潭县投入财政资金13189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项目覆盖全县17个乡镇194个村。通过采取规范招标投标工作、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创新管理方法、突出监管重点、采取严格监管手段、加强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还成立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扎实抓好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生产安全。

  此外,湘潭县创新运用先建后补、投贷联动、整合资金耕地恢复、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通过财政补助的方式撬动激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辟了一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道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好,惠及更多农民,为粮食安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全县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都已于10月25日前开工建设,进入到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面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20%的工作量,“先建后补”项目已完成30%的工作量,“投贷联动”试点项目也已完成计划任务50%的工程量。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了农业发展强基础补短板的目标,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融合,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增收。项目建设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部分农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浇灌”,“望天丘”变成了“丰收田”,“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以粮食、湘莲、蔬菜为代表的产业在湘潭县不断发展壮大,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持续发展,如梅林桥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多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投入和其他项目资金的整合投入,原来单一的水稻种植产业结构不断延伸和扩展,种养+农产品加工+文体旅游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春看油菜、夏赏荷花、秋摘葡果、冬观梅林”,“五彩梅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仅旅游收入一项一年就达到1500多万元。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和发展,以步步高、绿丰、湖南华绿等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进入农业领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梅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结构调整区农田流转费由建设前的每年每亩不到300元增加到至少每年每亩800元;湘潭县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村民就近就地就业达4000余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接下来,湘潭县将坚持速度从快、标准从高、措施从严、效果从优做法,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工程、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积极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211/t20221116_291282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