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黔江:种植羊肚菌 探出振兴路

时间:2022-12-05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这几天气温骤降,大家一定要做好羊肚菌的低温防冻,时刻关注大棚的湿度、温度,不然会影响后期菌丝的生长……”

  近日早上7点,黔江区小南海镇桥梁村,室外温度降到了5℃。来不及吃早饭的曾凡平立马掏出手机,给当地水田乡水田村村民王友康发去一段微信语音,叮嘱他及时做好羊肚菌的生产管护。

  “别看曾凡平只有30多岁,但在种羊肚菌这方面,他可是我们的老师。”王友康告诉记者。

  曾凡平是黔江推广种植羊肚菌种植的第一。在他的带动下,经过7年多的示范推广,黔江的羊肚菌产业从无到有,从最初的60亩扩大到如今的5000多亩。如今,当地26个乡镇的3000多农户参与种植,羊肚菌成了增收的“金疙瘩”。

  返乡创业,荒山种出“金疙瘩”

  38岁的曾凡平是黔江区金洞乡金洞村人,高中毕业后和村民们一起外出务工,曾在塔吉克斯坦修过隧道,后来到东北和新疆打过工。在这期间,他学会了羊肚菌的栽培技术。

  2015年春节,曾凡平回家看见乡亲们仍以种植红薯、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随后与村民的一次聊天中,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商机。“羊肚菌在黔江无人种植,尚处于产业空白。而家乡不管是从土壤气候资源,还是市场优势,都适宜种植羊肚菌。”想到这,曾凡平萌生了回乡创业种羊肚菌的想法。

  当年6月,他将塔吊和小轿车低价转手,筹到16万多元的启动资金,在小南海镇桥梁村流转了60亩土地试种羊肚菌。

  靠着娴熟的种植技术和科学化的管理,当年曾凡平的羊肚菌销售收入便超过了200万元。更让他欣喜的是,他带着羊肚菌前往重庆及湖南怀化、张家界等多地展销,广受好评,收获了“武陵山最受欢迎健康食品”等多个奖项。

  利益联结,带动种植5000多亩

  看着羊肚菌的效益可观,曾凡平信心倍增。2016年,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曾凡平将基地迁到了水田乡,建成了一个300亩的种植基地。同时,他还成立了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免费为村民送技术、送种子,带领村民一起种植羊肚菌。

  陈坤是蓬东乡尖山村三组村民。2017年听说曾凡平靠种植羊肚菌发了财,便向他学羊肚菌种植技术。掌握要领后,陈坤回到尖山村流转了20亩土地发展羊肚菌,成了一名种植大户,如今一年光羊肚菌的收入就有30多万元。

  水田村的脱贫户王艳菲被安排在曾凡平的基地搞管理,一年算下来也有三四万元收入。王艳梅说,不少村民像她一样在基地务工,一年挣个两万元很轻松。

  如今,在合作社的示范推广下,曾凡平已先后带动发展了20多个羊肚菌种植大户。当地羊肚菌的种植规模也发展到26个乡镇5000多亩,参与农户达3000多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做大做强,力争做成亿元产业

  “亩产鲜货大约300斤,可烘干成干货40斤。今年,鲜货售价不低于每斤100元,每亩销售收入最少3万元。”曾凡平说,刨除菌种成本、建大棚花费和人工成本共计1万元左右,剩下的就是纯利润。而向国外出口的烘干菌收益更高,每公斤可达3000元。

  黔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羊肚菌产业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目前该区已将羊肚菌产业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力争把羊肚菌打造成一个上亿规模的支柱产业。

  同时,从2020年起,黔江每年安排相关专项补助,为菌农提供保险补贴,并支持种植大户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去年,“黔江羊肚菌”荣获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和“地理标志”称号,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张名片。

  如今,靠着这些金字招牌,黔江羊肚菌不仅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还远销到法国、日本等国家。截至目前,当地初步形成了“稻+油+菌”“菌+烟”“桑+菌”“菜+菌”“果+菌”等立体农业种植模式,有4家羊肚菌菌种繁育场,大棚种植羊肚菌5000余亩,鲜菌产量500吨,产值达8000万元,走出了一条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振兴路。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212/t20221205_113543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