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贸市场法制 > 正文

让肉牛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响当当”的名片

时间:2023-01-12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1月9日,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走进通榆县十花道乡新富村养殖户张保全的养牛场,一排排牛棚整齐划一,牛儿在悠闲地吃着饲料。

  “以前我只饲养了少量的牛,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受限,没有行动。2021年,我通过当地银行的一款‘活体抵押’金融产品,用自家的牛作抵押贷款32万元,购置了基础母牛。去年,母牛共产下了40多个牛犊,卖了50多万元,如今贷款都还清了。”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张保全高兴地告诉记者。

  张保全家的肉牛养殖是十花道乡发展养殖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因地制宜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既组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产业联合体,进行肉牛规模养殖,又鼓励农户自行养殖,合理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村产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持续提高农村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调动了农户养牛积极性,使肉牛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响当当”的名片。

  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该乡由政府牵头成立了通榆县十花道乡肉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凝聚10个村集体力量,投入2704万元购置基础母牛1000头投入到公司统一饲养。公司按照“政府+公司+银行+保险+村集体”的“五位一体”模式运营,目前年可产生利润700万元,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将实现2400万元的收入。所得收入将全部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用于村级公益事业,10个村集体村均增收200多万元。

  “我去年贷款购置基础母牛20头,已卖出18头牛犊,收入10余万元。”尝到了第一批养殖“甜头”的十花道乡襄平村养殖户王继春对记者说,他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收致富。据了解,该乡借鉴“五位一体”养殖经验,扩展了“五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开展“千头牛入村入户”行动,鼓励村民自行养殖。

  “我们不仅要帮助村集体节约成本,还要帮助散户健康发展。”十花道乡党委书记李占双表示。去年,该乡政府组织技术人员为养殖户开展技术服务,推广肉牛育肥、优质犊牛培育、秸秆饲料加工调制等关键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全乡散户肉牛养殖效益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乡共有50多户村民参与饲养基础母牛2789头,每头牛每年能收益6000至8000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今,十花道乡肉牛集体养殖和散户养殖已经遍地开花,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才有希望。春节临近,村民们对新一年的发展也充满了期待。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1/t20230111_86578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