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过,犁耙水响,年复一年的春耕拉开了序幕。
在湖南省桃江县,这些天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着集中育秧的3位女性“新农人”,唱响了一台春耕“大戏”。
3月11日,位于桃江县修山镇月明山村的湖南大队长农业有限公司集中育秧基地里一片忙碌,两条自动化育秧生产流水线在快速运行。只见一只只空秧盘被依次放上传送带,随着机器运转,调配好的基质土、水稻良种被均匀播撒在秧盘里,经过洒水、覆盖,随后被移至育秧大棚内保温催芽。
流水线旁,公司董事长刘世妹正在忙前忙后指导。她介绍,公司占地4500平方米的基地将为修山镇双季稻万亩示范片的6个种粮大户和村集体水稻生产合作社提供育秧服务,目前已签订集中育秧面积10000亩。
刘世妹(左一)在指导自动化育秧生产流水线的生产 袁静摄影
“跟老办法育秧相比,机械化集中育秧能节约种子肥料成本、缩短育秧周期、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产量,而且更适合后期机械化插秧和田间管理。”刘世妹说。
在修山镇通往桃江县城的舒牛公路上,修山镇莲盆嘴村的种粮大户贺丽姣开着她的丰田车往邻近的桃花江镇罗家潭村快速驶去。贺丽姣在罗家潭村流传了800亩土地种水稻,3月11日这天,她请来做秧的帮工还在等着她送来午饭。
贺丽姣(右二)在为育秧拱棚盖地膜
“这里有45亩田的集中育秧,除了自己用,周边还有一些要买秧的,另外怕天气不好,打一点抛数,留出一点要补种补秧的。”在罗家潭村,贺丽姣指着眼前的一大片秧田爆豆子似地说道。
刚送完饭,贺丽姣又急着往回赶。她在莲盆嘴村承包了1280亩稻田,集中育秧面积有50亩。当天这边也请了帮工在做秧,一回来,她就赶紧下田给育秧拱棚盖地膜。
高桥镇荷叶塘村的刘紫微是个“98后”的种粮大户,年纪不大,却是种田的“老把式”,会开旋耕机、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今年又多包了一点田,准备种500亩双季稻,200亩一季稻。”正在秧田里摆放育秧软盘的刘紫微说,“因为包的田是两个村流转的,所以集中育秧要在荷叶塘村搞20亩,在横马塘村搞30亩。”
刘紫微正在准备稻种催芽
摆放好育秧软盘后,刘紫微又开着一辆男式摩托回到家中,将浸好的早稻种子捞出沥水,准备后续的催芽。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