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毛桃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巴塘县结合中咱镇波浪村毛桃园区地理气候及土壤属性等现状,因地制宜,试点套种林下中药材,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 一、重创新,筑牢产业“基本盘”。强化民众基础,召开试点种植村、乡两级专题会议,建立驻村队员包村、村干部包群众、群众包种三级包保制度,确定有人种、有人管、有人收。强化物质基础,对生产灌溉设备进行再调试和维护,利用畜肥水还田、秸秆还田等方式,确保有水灌、有肥追。强化技术基础,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应用微信视频、抖音、自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组织村上田秀才、土专家学习相关种植知识,因地制宜重施底肥,开展薄膜套种,改善地贫、养分不足的现状,打破“草盛药材稀”的困境。 二、强招引,打造巴塘“新名片”。按照“树上开花、树中结果、树下刨药”的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四月赏桃,五月看芍”花期错位发展的模式。以毛桃园区为支撑,引进润德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无偿捐助价值3万余元白芍,在波浪村毛桃基地试种8亩,待试点成功后,将200元每亩/年的价格将2300亩基地进行入股、出租,实现助农增收每年不低于100余万元。 三、推融合,培育经济“增长点”。探索多元实践,结合园区优势,鼓励开展种养结合、林下套种等多元尝试,打造“赏桃花,品桃酒、摘桃肉、住民宿”农旅结合发展的模式,充分挖掘毛桃潜力,加大产品深加工,开发多元价值。积极争创毛桃产业园区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结合“有机之州”打造,将毛桃纳入“两品一标”申报、创建,提升产品影响力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