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江:稻渔共养“争”鲜 鱼米之乡“业”兴

时间:2023-05-1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走进中江县黄鹿镇,高低起伏的浅丘间,小龙虾(鱼)出塘正当时,浓浓喜悦挂脸庞。

  生态循环优模式。黄鹿镇稻渔综合种养主体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优种养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稻田改造,构造循环生态系统等技术措施,小龙虾(鱼)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成为小龙虾的养殖饲料。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达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实现了生态、经济双效增长。今年,小龙虾最高卖到了80元一斤。

  精准培育抢市场。黄鹿镇采用“稻鱼轮作”“稻虾共作”“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夯实了“鱼米之乡”产业基础,使当地业主和群众实实在在地从中获益。稻渔综合种养主体采用机械化养殖、稻虾繁养分离技术和“一季稻两季虾”模式,与湖北小龙虾上市时间错开,春节后小龙虾可以上市,7、8月再次捕捞小龙虾上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龙虾经济兴业态。依托“小龙虾啤酒美食节”“虾王争霸赛”等节会经济,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目前,中江县黄鹿镇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000亩,每亩收益能达到1万元,相比于传统种植模式增收7000余元。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又可以增加农户收入,破解了种粮效益低、种粮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兴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5/9/e0b46fd4d9574064897273c5eefda85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