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粮于地。投入资金1.7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探索“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布局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和撂荒耕地治理。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39.36万亩、完成撂荒地整治2万余亩。 2.藏粮于技。健全“县—镇—村”科技服务网络,在189个行政村设置“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工作驿站,采取“本地+跨地”模式,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机农事托管等服务。目前,推广现代农业技术35项,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57.23%。 3.藏粮于民。建立健全“购买服务+院校帮扶”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持续开展粮食间作、套种等生产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耕地、农机具等补贴政策激励作用,引导农民自觉种粮。目前,培育种粮职业农民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