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贸市场会议 > 正文

海南日报 | 53名博士和儋州11位村支书双向奔赴——一场特别的“相亲会”

时间:2023-06-15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记者 曹马志

  6月13日9时,儋州市大成镇推赛村党支部书记符智伟提前赶到了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科教主楼一楼报告厅,参加一场特别的博士“相亲会”——

  当天10时,儋州市委组织部、儋州市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海南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启动“儋洋党旗红·博士村长”行动。来自两所院校的53名博士组成博士乡村振兴服务团,将结对帮扶推赛村等首批11个村,通过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助力村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相亲会”上,符智伟登台晒起村子“家底”:推赛村下辖15个自然村,村民2879人,土地面积约633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老三样”——橡胶、水稻、黄皮。近几年,为了增收,村子摸索开发出木耳、水晶蜜柚种植和农业旅游等“新三样”。

  但是,“初长成”的“新三样”产业,已经碰到了村庄规划、种植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瓶颈……符智伟期待,心仪的博士“对象”进村后,村里可以“借助新思想谋定村庄规划”“借助新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借助新理念改善乡村面貌”。

  为促成这场“相亲会”,贴心的“媒人”不可少。今年2月起,儋州市组建由组织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属地乡镇等多方组成的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对乡村产业进行“解剖式”深入调研,摸清“乡村想要啥、需要啥”。

  接到儋州方面的需求后,海南大学全校动员,上百名博士踊跃报名参与。随后,根据乡村产业具体需求和人才的科研实践经验,该校择优筛选出34名博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优选出19名博士,前来“结对子”。

  当天的“相亲会”上,来自海南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53名博士集体亮相。现场,11个村的村支书每人领到了一份“相亲手册”,里面有每一位博士的单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每个村将和4至5名博士“结对子”。

  “我们村的地种橡胶最多,有2204亩,目前市场行情不好。林下种啥效益好,能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对于这个困扰符智伟已久的难题,曾多次到访推赛村、较为了解村情的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博士罗灿支招说:“村里可以尝试一些高附加值的食用菌品种。种植技术难度不高,适合在林下推广;市场行情也不错,可以引荐相关专业公司联合村子一块合作搞种植,由企业包销……”

  “这场‘相亲会’来得太值了!”符智伟高兴地对海南日报记者说,搞好村里产业的心仪“对象”,他找到了。临近中午,和博士们聊完,他仍觉得意犹未尽,和罗灿等人约好在村里再见。对于不久后的相见,他充满期待。

  (那大6月13日电)

  




原文链接:http://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306/t20230615_34362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