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动态 > 正文

三台县五举措全面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和残膜回收利用

时间:2021-03-16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春意渐浓,山川披绿。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在局部地区造成“白色污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春光不负赶路人,奋楫扬帆启新程,近年,三台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加强农膜科学使用和残膜回收利用写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行动计划,并纳入一体化推进厕所、农村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驰而不息走高质量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和残膜回收利用。

  一、加强替代技术推广,减少农膜用量。一是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适宜区域,大力推广旱地新两熟耕制改革,推广替代技术,科学减少农膜使用;二是推广粮经作物集中育秧育苗、秸秆覆盖栽培等新技术模式;适当扩大大春作物夏播的面积,加大花生露地垄作高产技术、麦(油)后玉米高产技术、水稻直播高产技术、夏播玉米、水稻直播高产技术的示范推广,逐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地膜使用量;三是指导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机具科学覆膜,尽量减少地膜使用量;四是农业项目优先安排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集中育秧、育苗,对秧苗、菜苗实行商品化生产;五是在“天府菜油”项目基地建设、“三台现代粮油农业产业园区”开展500亩新型可降解地膜等新型物化技术产品的试验示范。

  二、加大监管力度,推进地膜产品标准化。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查处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地膜,严禁生产和使用不合格地膜产品,2021年伊始,三台将地膜列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从源头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特别是在涉及地膜使用的农业项目区域内,要求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地膜,组织6人专家监督小组,指导经营主体拒绝购买使用不符合国家新标准地膜,并对已进入生产环节的不合格农膜进行倒查。

  四、推进农艺农机配套和捡拾机械化。三台一方面积极推广一膜两年使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机械捡膜技术、膜侧栽培技术等,提高残膜从农田中的移除比例;另一方面在建平、金石等10余个涉农项目区乡镇引进机械回收农田残膜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示范,在关键农时季节召开现场会,组织机构捡拾回收农田残膜,以降低农田残膜的捡拾难度,节省回收用工,推动形成区域地膜机械化捡拾综合解决方案。

  四、动态统计监测,推进农膜使用规范化。针对农业生产特点,根据主要覆膜作物、废弃农膜种类、数量,分析产生季节和分布情况,在东、西、南、北、中五路,依托“三台数字农业”平台,建立农田残膜监测与调查点,构建起底数清楚、可考核的数据统计平台,指导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农膜使用过程,如实记录农膜使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农膜名称、用量、生产企业,并保留批次农膜样品、购买票据等。

  五、加强农膜回收处理,建立回收利用体系。由“谁使用,谁回收”,向“补使用”为“补回收”转变,三台整合涉农资金100余万元,探索农膜生产企业试点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回收,地膜回收责任由使用者转到生产者,农民由买产品转为买服务,863个自然村,村村建立“废旧农膜及种子农药农肥塑料包装物”回收池,构建起农膜生产、使用、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置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以农民交售为主导,企业和社会人员广泛参与的回收体系。

  统筹规划,三台始终把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政府监管为引导、以属地管理为主线、以市场化推进为主导、以生产经营与使用者为主体的工作机制,正有条不紊推进该县农膜科学使用和残膜回收利用。

  奋斗者就位!农业人起航!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突破成果捷报频传,写下一个个三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惊叹号,成为三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rjhjzz/2021/3/16/6862ee9dafaf4ab68fec3df95cbcb79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