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返乡创业逐梦稻田,他让“寿米”走出大山

时间:2023-06-30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6月25日一早,武隆区凤来镇高寿村村民邱红素便来到近2000亩的“寿米”种植基地除草。

  “没想到一个年轻人也能种得来地,还把村头的‘寿米’卖出去了,还是得行!” 忙碌间隙,望着绿油油的一片片梯田,邱红素和记者聊起了打造这片“寿米”田的年轻人——张旭。

  放弃50万年薪,

  他选择回村种地

  张旭是土生土长的高寿村人,2007年从西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金融行业,一干就是7年,年薪最高时达到50万元。

  离家越久,乡情越深。每逢节假日,张旭回村看到村子里年轻人越来越少、村里土地闲置,很是心痛,心底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多方准备后,本来走出大山、跃出“农”门的张旭在2021年回到高寿村创业。“我希望把产业发展起来,让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张旭坦言。

  在亲朋好友眼里,张旭在城里从事着一份体面的工作,现在居然要回农村“自讨苦吃”,这让他们很不理解:“好不容易能在城里安家,回去种地干什么?”

  “我其实能理解家人的态度。”张旭说,“虽然从事农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这两年村子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返乡创业既能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又可以为村子做点贡献,肯定没选错!”

  发展“寿米”产业,

  一年增收60万元

  高寿村位于武隆最西部,最高海拔为1100米,光照充足、病虫害少,非常适合种植高山水稻。同时,高寿村由高寿、福寿两个村合并而来,老人健康长寿是村子一大特点,因此村里也在积极培育“高福寿”文化品牌。

  于是张旭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准备培育种植高品质稻米,发展高山“寿米”产业。

  村子里年轻人不多,一开始许多村民看着这个在稻田里忙内忙外的年轻人,很不理解,加上大家听说他是放弃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来的,议论的声音就更大了。

  张旭没有理会这些偏见,一门心思投身在种植中:听说丰都栗子乡、酉阳县花田乡高山水稻种得好,他独自一人一去就是好几天;听说村子周边哪位是种粮“老把式”,他第一时间去请教……

  终于,第一年200多亩核心产区收获的“宜香优2115”品种稻米为他带来了60万元收入,为村子增收10多万元。

  一年下来,村民们也看到了这个返乡年轻人的坚持,主动支持起“寿米”的种植。如今已有200余名村民从事“寿米”种植,高寿村的“寿米”品牌还引来7位年轻人返乡创业。

  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

  还计划打造自有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寿米”种植基地的规模逐渐扩展到近2000亩。由于品质好,还未到收获季,近2000亩高山“寿米”已被预订一空,每斤“寿米”卖到了8元,还卖向了山东等地,预计可为村子增收数十万元。

  农忙时节,村民邱红素便和30多位村民一起到田里管护,“现在在家门口就增收了,每天能拿到一百多元。”邱红素说。

  最近张旭有点忙:如今全村2000余亩高品质的“寿米”不愁销路,不少已经预订的客户关心品质,选择线上“监工”,张旭整天都忙着和农户“钉”在稻田里,浇水、施肥、杀虫……

  对于未来,张旭已经未雨绸缪,“要把自己种出来的‘寿米’申请绿色有机认证,打造自有品牌,引回更多年轻人回到广袤的农村天地。”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306/t20230627_120959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