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目标,确保播面。大春作物播栽期间,内江市出现持续干旱无雨天气,干旱缺水导致全市“水改旱”面积 3.25 万亩,对大春作物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为挽回大春损失,内江市提前谋划,把握关键时间和节点,充分利用水稻、玉米等收获后的空闲田土、果园空地、田坎及房前屋后,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千方百计扩大晚秋粮食种植面积,确保今年全市晚秋粮食作物面积 98 万亩以上,其中再生稻面积 46 万亩、秋洋芋 15 万亩、秋红苕 20 万亩,秋蔬菜面积 38 万亩以上。 二、突出重点,抓点示范。充分挖掘晚秋粮食生产潜力,根据光温条件、土壤特点及前作茬口等, 因地制宜做到宜粮则粮,宜种尽种,主抓再生稻,突出秋洋芋,扩大秋红苕,开发秋大豆,发展秋玉米,多种秋蔬菜。做好抓点示范,按照每个县(市、区)建 2000 亩、每个镇(涉 农街道)建 100 亩的要求开展晚秋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展示, 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提升。 三、强化保障,落实技术。强化晚秋生产物资保障,及时做好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的储备、调度和供应,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品种,满足晚秋生产需求。落实技术指导,组织各县(市、区)农业技术人员,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根据作物品种,开展晚秋作物关键技术指导,引导农民适期播种,抓好蓄留再生稻施粒芽肥、红苕开沟排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田间技术管理,大力发展晚秋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和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