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区聚焦优质“产出来”、安全“管出来”、责任“严起来”,全面统筹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安全追溯、监测抽检、监管执法、共治共建,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6%,持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有力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加强监测防风险。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产品监测体系,全区农产品抽检量达到每千人1.7批次,较上年增长0.2批次/千人,全年抽检各类农产品12910批次,开展胶体金速测14.6万批次。召开农安形势分析会商会4次,及时处置风险监测问题产品25个,公布抽检不合格信息4期,风险预警提示行业部门和属地政府8次,监督抽查问题产品16个,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上市流通,把问题隐患解决在“最初一公里”。
二是强化执法严处罚。在全国率先启动2023年全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深入组织开展全年农资打假工作,形成春耕备耕、夏种夏管、秋种秋管等农资使用旺季“常态化”打假高压态势。全年共检查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生产经营主体2928家次,抽检农资样品907批次,立案查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案件70件,涉案农资42.07吨,罚款38.07万元;及时处置不合格兽药产品5批次,配合开展假冒伪劣商品销毁活动,对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三是创建带动夯基础。全面推进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全区标准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达到66个,占全部涉农乡镇的1/3。实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评星定级,评选五星级监管站10个,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深入推进国家农安县创建及管理工作,贺兰、盐池荣获“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县称号,全区农安县总数达到7个,占全区的31.8%。
四是标准先行保品质。以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为重点,分产业、分批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领域地方标准征集、筛选、立项、评选等,立项地方标准50项、发布29项,发布“六特”产业——冷凉蔬菜标准体系。创建国家及自治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全区认证有效期绿色优质农产品达到645个,35家主体获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首次超过30%,“三品一标”、良好农业规范、名特优新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