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调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贸市场动态 > 正文

汤原县:全力践行大食物观 创新龙药发展新路

时间:2024-02-05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汤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树立大食物观”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资源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定向森林要食物;发展生物科技、中药材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能量、要健康的发展目标。稳扩“寒地龙药”种植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加工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推进中药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寒地龙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一是深度挖潜,产业基础更加坚实。汤原县深入贯彻省、市“壮大医药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制发《汤原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6年)》,明确中医药产业发展路径,构建“一带、三园、四基地”发展格局,依托国家地标认证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强县,严格执行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山区、半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利用林辅用地及林间、林下资源发展药材种植,推动中药材产业逐年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人工养殖梅花鹿351只,蜜蜂1749箱,水蛭300万尾;全县野生药材种类达193种,人工种植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材20余种,在田面积8.47万亩,2023年产新药材2.4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2024年计划稳定药材种植面积9万亩,年产新药材2.7万吨,年产值力争达到13亿元。

  

  二是典型示范,产业基地逐步扩大。突出重点抓好全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强县建设提升,以建设中药材种植典型示范基地为核心,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建成规模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个,繁育能力达5000亩;建成香兰苗圃、木良林场道地药材品种展示园2个,展示中药材品种34个;建成木良林场省级现代中草药刺五加农业产业园1个,核心区面积300亩;打造“一乡一品”“一场一药”特色基地,建成规模化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建设万亩高标准药源基地,重点发展黑金河北五味子、木良刺五加、东风白鲜皮等规模化专品种基地。鹤立镇被评为全省中医药特色小镇,太平川宏茂合作社五味子基地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定制药园;汤原白鲜皮获国家中药材联盟“三无一全”标准认证;汤原五味子获国家地标认证并入选我省首批龙江土特产名录;培育出“宝山大哥”“农山黑金河”等寒地龙药品牌;汤原中药材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是善用政策,产业动能持续增强。强化经营主体培育,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注册中药材发展公司11家,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3个,家庭农场1家。积极对上争取政策扶持。争取全省中药材基地示范强县补助资金4120万元,制定《汤原县使用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实施方案》,专款专用,保证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激发了中药材经营主体积极性,从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效保障汤原县中药材产业稳定发展。全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省内外大学专家、农业科研机构专家建立良好沟通,为企业和合作社量身定制“汤原五味子、刺五加、关防风等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五味子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佳木斯市场监督管理局DB2308/T 146-2023地方标准,大力推广五味子人工全光栽培技术,五味子、刺五加人工定向修剪栽培模式,印制中药材指导性技术明白纸39期,宣传普及中医药科技,提高种植效益。

  

  四是拓展加工,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指示,聚焦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加快打造“寒地龙药”产业链。据统计,2023年汤原县中药材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新增中药制品加工11种,引进佳木斯鸿鹤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落地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年加工药材5000吨,生产中药传统饮片2000吨、直接口服中药饮片1000万袋、药食同源保健品1000万瓶、中药方剂煎服1000吨,年销售利润可达4000万元。2023年与哈药集团合作,投资7000万元建设世一堂黑膏药生产线,年生产黑膏药600万贴,解决长期用工100人,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汤原中药材产业正在加速迈向高质量、精深化发展。

  

  五是联农带农,产业促增成效显著。产业兴旺,最终的目的是农民生活富裕。汤原县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20字方针,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特点,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形成多元化促农增收模式。聚焦产业带农,带动25个新型农业主体、72户种植户,实现种植增收。聚焦资产惠农,依托鸿鹤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利用出租收益,带动已脱贫户、监测户共计314户,528人,户均分红增收1000元;太平川乡北兴村乡村振兴白鲜皮种植产业项目带动已脱贫户13户,户均增收2000元。聚焦务工强农,通过种植基地日常用工,实现就业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用工和中药材加工用工每年带动7500人临时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402/c00_317078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