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扩大产业规模、开拓销售市场、打造名优品牌、补齐短板弱项,构建全产业链条,推动冷凉蔬菜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成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一是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粮菜套种、复种模式,调增露地蔬菜面积6.14万亩(麦后复种比去年增加5.25万亩),新增设施蔬菜2.89万亩、地膜西甜瓜8.46万亩。口感番茄、樱桃番茄、线椒、西兰花、麒麟西瓜、沙漠蜜瓜等高品质蔬菜及西芹、大白菜、萝卜、大葱等露地秋菜单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特征显著。截至10月底,全区瓜菜播种面积276.54万亩,减少0.2%,总产量666.7万吨,同比增加0.3%。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中化集团、百果园、山东水发、广东东升、海南都知果、浙江吉园果蔬等全国知名企业落户大武口、平罗、兴庆、西吉、彭阳等县(区),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享等模式,发展订单面积50万亩以上,种植口感番茄、樱桃番茄、线椒、蜜瓜等高品质蔬菜,平均售价高于市场价30%以上,联农带农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农民务工就业一批、孵化培育创业一批、吸纳股金分红一批、技能提升输出一批等多种促农增收模式。宁夏夏能公司种植蜜瓜2500亩,吸纳周边移民2100多人从事种植、包装、冷链、物流等工作,季节性用工3万多人(次),带动当地农民户均增收3.5万元以上,产品实现从宁夏出口直接通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是技术支撑持续强化,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产业包抓机制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蔬菜产业指导组、专家组和产业协会的技术服务保障作用,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建设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推广优新品种、轻简化设施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蚯蚓生物技术、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质高效技术,引进示范“三零”有机种植模式,开展蔬菜采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全区新技术集成应用率达到80%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15%-30%,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四是蔬菜价格稳中有升,促农增收效益显著。1-10月,全区14种主要蔬菜产地平均批发价格为3.75元/公斤,同比增加0.45元/公斤、增幅13.6%。第一季度全区蔬菜产地平均批发价格高位运行,均价5.53元/公斤,同比增加1.14元/公斤、增幅26%;第二季度均价3.26元/公斤,同比增加0.32元/公斤、增幅10.9%;第三季度均价2.71元/公斤,同比增加0.3元/公斤、增幅12.4%;10月份,受疫情影响,价格逆势下降,均价2.97元/公斤,同比降低0.84元/公斤、降幅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