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保护强化治理。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占用审批、用途管制、占补平衡等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与17个镇街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责任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落实到人。制定防止耕地撂荒激励措施,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撂荒地复耕治理,完成撂荒地治理1.2万亩。 2. 示范带动提升地力。在成宜高速沿线布局粮油经济带,建设“全程机械化十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广“畜禽一沼气一水稻一再生稻一鱼虾”等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已建成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基地27万亩。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灌排沟渠等措施,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62万亩,全区耕地地力等级由8级提升至6.28级。 3.规模经营育强主体。采取股权量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聘任40名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辅导员,定期开展农技指导、政策咨询,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国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48户。